棱镜丨老外基金看港珠澳大桥经济:指数级增长的“价值洼地” | 新空云

划重点:

腾讯新闻《棱镜》作者 康路 发自纽约

2015年3月,在美国GAMCO资产管理公司(Gabelli Asset Management)负责酒店、金融服务行业现场调研的亚当・特里维森(Adam Trivison)如往常一样从香港机场落地,直奔码头搭乘渡轮前往考察的第一站澳门――刚从纽约花费十六个小时飞抵的特里维森并不准备在难得的实地考察期中,多浪费一分钟。1976年,由巴菲特师弟马里奥・加百利(Mario Gabelli)创立的GAMCO延续着分析师每年拜访几十余家公司的做法,以寻找“价值洼地”。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GAMCO管理的总资金量达到400亿美元,其中旗下的Gabelli基金在过去30年里在香港和澳门均投资了诸多产业。

“在渡轮上向外张望时,突然看到神奇景象。”特里维森在回忆何时开始关注港珠澳大桥项目时对腾讯《棱镜》表示,“在原以为一片海面的地方,看到大约一英里的桥体建筑,当时工程还远未完成。”时常因为工作去世界各地调研的特里维森仍记得当时的“震撼”,“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项目,无论是它的体积、还是工艺,令人惊叹。”

在此后的考察旅途中,并不会说中文的特里维森一再和当地的企业、投资人攀谈,并通过朋友的帮助和当地人交流,试图理解这座“海上通道”到底能给自己考察的地区带来什么,以及背后可能蕴藏的投资机会。三年多以来,特里维森有机会去中国时就会跟踪大桥的进展。

(图:特里维森手机里保存着在渡轮上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期盼自己开车过桥的那一天)

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之际,在多次到访中逐步理清前景的特里维森对腾讯《棱镜》表示,大桥通车给珠江三角洲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不能用“1+1=2”简单概括,“会看到指数级增长”,收益的产业包括酒店、旅游、物流等。

“90分钟定律”

特里维森觉得美国城市调研中常用的“90分钟定律”,是理解港珠澳大桥经济效益的基础,即分析师通过计算景点周边90分钟能够触达的人口量,来计算景点能够吸引的旅客量。

研究显示,一旦旅客到达特定地区的时间超过90分钟,出行量就会大幅下降。如果大桥能够将原本2-3小时的出行时间缩短至90分钟以内,将能够直接增加出行频次。

港珠澳大桥通过六车道所连接的经济区域,包括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数据显示,区域内总人口已经接近7千万人,区域GDP达到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旧金山湾区。

竣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曾为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腾飞打下物流和人员流动的基础。 两座大桥分别将旧金山与“一水之隔”的北湾和奥克兰连通,区域内以大桥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设施,不仅促成沿岸城市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便利,也带来资金和创意的交流,孕育了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也与美西的金融和学术中心相辅相成,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曾经在纽约和加州两个美国沿海地区生活过的特里维森认为,类似的区域协同性发展,也会发生在大桥贯通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追随者,从创始人马里奥开始,GAMCO遵循自下而上的的分析方式,即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单一公司入手,逐步了解细分行业,再上溯至整个行业,直至整个市场,并通过在全球视角和历史纵深的基础上了解行业变迁,最终锁定被低估的“价值洼地”。

“十年后这里会很不一样”

(图:2015年特里维森第一次关注港珠澳大桥时拍摄的澳门周边建筑工地)

在外出考察时,特里维森总是习惯性地在沿途拍下他觉得值得注意的照片,以待来日比对。在第一次注意到港珠澳大桥的那次旅行中,特里维森曾近距离观察澳门地段的桥体工地,“当时我就在想,等到这座大桥完工的时候,这里的景色将会和现在看起来完全不一样。我应该记住它现在的样子,因为十年后,这里的发展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具体行业投资方面,特里维森和他的中国同事梁贤达对腾讯《棱镜》表示,旅游、酒店、物流都会成为区域内受到提振的产业。